自媒体人注意了!9月1号执行的《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》深度解读与合规指南
今年 3 月 15 号**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公安部、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《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》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。
**
这个办法马上就要执行了,对于在借助 AI 进行自媒人内容创作的人来说,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性文件,办法总结成一句话就是:“生成必标识,来源可追溯,责任要明确”。
监管的重点不是禁止使用AI,而在于确保用户和公众的知情权,防止深度伪造、虚假信息等滥用行为。具体应该注意哪些内容,我在这一篇文章中给你讲清楚:
一、关键点
1、适用范围:办法第三条注明了办法的适用范围“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、合成的文本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、虚拟场景等信息。“
2、标识要求:
文本内容要贴“人工智能”或“AI生成”字样,出现在开头、结尾或中间的“适当位置”,字体清晰可辨;
图片要在边角贴标,字号不能小于最短边的 5%;
视频要在起始画面出现标识,最少显示 2 秒;
音频内容必须在开头播出“AI生成”的语音提示,或者播放摩斯码节奏(短长短短);
AI 客服等交互式场景:要求在界面底部或聊天区域持续显示“由 AI 提供”的提示语;
隐式标识:嵌入文件元数据中的技术标识,包含内容属性、服务提供者信息、内容编号等
重要提示:即使经过修改,只要核心内容由AI生成,仍属于监管范围
3、责任链条“三位一体”:AI工具商、发布平台、创作者
AI工具: 负责在生成内容时就打上“隐式标识”,很多情况下也会自动添加“显式标识”(如默认水印)。
内容发布平台: 有责任检测内容是否为AI生成(通过检测隐式/显式标识),并提醒你主动声明,或直接帮你打上“AI生成”的标签。
创作者/用户: 承担最终的主动声明和正确标识的义务。 即使工具和平台有疏漏,你也不能假装不知道。
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各个平台对于 AI 生成的内容审核会越来越严格,对于推荐算法来讲也会变得更加复杂。
4、违规后果:会导致你的作品没有流量,严重情况下还有法律风险:
**平台会要求你限流、整改、甚至下架;
**
模型接入申请可能直接被驳回,特别是在行业准入和备案审批阶段;
生成的内容会被内容风控系统标记为来源不明,进而无法正常传播;
最麻烦的是,一旦出现纠纷(比如诈骗合成、人脸替换、虚拟人误导),无法提供内容来源和责任链条,这就是法律风险了。
二、 如何不踩红线:自媒体人的合规操作手册
1、【最重要】主动声明,善用平台标识功能
操作: 在发布作品时,主动勾选平台提供的“AI生成内容”、“AI辅助创作”等类似选项。这是《办法》第十条对用户的明确要求。
心态转变: 不要把“AI生成”看作一个负面标签,而是一个中性的、必要的说明。
2、【禁止】绝对不要恶意去除或篡改标识
操作: 不要使用任何技术手段(如“水印去除工具”)来删除AI工具自带的显式标识(水印)。更不要试图修改文件的元数据来破坏隐式标识。
新闻内容: 绝对禁止使用AI生成和发布虚假新闻。
人物相关: 未经个人同意,禁止使用AI技术合成他人的人脸、声音,进行“换脸”或制作声音伪造,尤其是用于诽谤、恶搞或商业用途。
版权问题: 确保你用来训练或生成内容的基础素材没有侵犯他人版权。
后果: 这是《办法》第十条明确禁止的行为,一旦被发现,将面临平台的处罚乃至法律责任。
3、【谨慎】关于申请“无显式标识”内容
《办法》第九条提供了一个特殊出口:用户可以向AI服务商申请提供不带“显式标识”的内容。这并非“后门”或“漏洞”。 申请这个权限意味着你和AI服务商之间会签订更严格的协议,你会承担更大的法律责任和义务。服务商会记录你的所有信息并依法留存。
适用场景: 这更可能适用于一些内部使用、专业设计、科研等非公开大规模传播的场景。
对于绝大多数自媒体人, 直接公开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内容,强烈建议不要去申请这个权限,老老实实接受默认标识,这是最安全、成本最低的做法。
三、 思考与建议
首先要明确一个观念:
“在新的法规框架下,我们的目标不是“隐藏AI身份以欺骗算法和观众”,而应是“在合规标识的前提下,通过深度人机协作,创作出超越纯AI水平、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高质量内容”。
AI的痕迹无法完全消除,但内容的“含人量”可以无限提高。与其思考如何“降低被识别的概率”,不如思考如何“提升内容的原创性和价值感”。
1、从“AI生成辅助下的二次创作”
拒绝一键生成、直接发布。 把AI生成的内容视为一个“初稿”或“素材”,而不是成品。
文案类: 对AI生成的稿件进行结构重组、观点深化、案例补充,并用你自己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进行重写和润色。加入你亲身的经历和独特的见解,这是AI无法替代的。
图片类: 将AI生成的图片作为元素,使用图片编辑工具进行二次构图、调色、添加设计元素,将其与你自己的摄影或手绘作品结合,形成独特的视觉风格。
视频类: 使用AI生成脚本或虚拟人播报,但要自己进行深度的镜头设计、剪辑、配乐和节奏把控,注入人类的情感和叙事技巧。
2、建立独特的“人机协同工作流”
训练你的AI: 学习并精通Prompt Engineering(提示词工程),让AI生成的初始内容更贴近你的风格。
3、适当增加情感类、口语化的表达
**添加"人性化"细节,**适当加入不完美的真实元素(如口语化表达、适度的情感波动)
打造风格化烙印: 形成一套固定的视觉、文本或音频风格。
总结:
新规之下,自媒体人利用AI的赛道并没有变窄,而是变得更加清晰和专业。投机取巧、试图隐藏AI痕迹的低质量“搬运工”将被淘汰,而那些能够将AI作为强大工具、融入自己独特创意、并坦诚面对观众的创作者,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。
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你的思想、审美和驾驭AI的能力。
我是 Muke,关注我学习更多 AI 使用技巧。
相关文章

内容创作选题终极指南:AI 协作的选题实操方法论(全是干货)
自媒体人必备:AI 选题全干货技巧大盘点

AI职场邪修,修好AI做PPT的最后一公里
AI无所不能,为什么偏偏做不好PPT?

上传一张照片,就能生成属于你的原创音乐MV
生成的结果,不仅歌词我很喜欢,曲也好,宏大叙事风格很符合原曲的风格。

《他,她,还是它?》 | 先读,然后回答最后一段的问题,你肯定会大吃一惊!
读完这篇小说,你觉得怎么样?\x0d\x0a满分100你打几分?

用不好AI的根源找到了:你是在当“保姆”,而不是当“甲方”!
真正的被替代,不是被AI替代,而是被那些更懂得如何与AI协作的“超级甲方”们替代。

爆!你在大连锁店吃的“活鱼”,竟是麻翻后送上桌的!细思极恐的行业黑幕!
01 各位妈妈们!! 今天我要扒一个餐饮行业的惊天黑幕!! 绝对让你三观炸裂!! 昨晚吃的酸菜鱼还在胃里吗?! 准备好吐出来吧!! 就在昨天!! 我潜伏到水产批发市场!! 拍下了让人毛骨悚然的一幕—— 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!! 被扔进加了麻醉剂的泡沫箱里!...